产品目录
- 其它作业防护产品
- 安全网
- 防护手套
- 安全带、安全绳
- 防护帽
- 其它消防设备
- 防护耳塞、耳罩
- 防护口罩、面罩
- 交通安全标志
- 其它交通安全设备
- 道路减速设备
- 围裙、袖套
- 灭火器材
- 劳保鞋
- 对讲机和寻呼机
- 防护眼镜
- 工作手套、劳保手套
- 防辐射服
- 其它安全和防护服装
- 防火服
- 防化服
联系方式
联系人:业务部
电话:023-610193
邮箱:service@lihuils.com
产品目录
联系方式
联系人:业务部
电话:023-610193
邮箱:service@lihuils.com
进口车国外卖46万国内百万 |
编辑:重庆恒和康工贸有限公司 字号:大 中 小 |
摘要:进口车国外卖46万国内百万 |
![]() “同样的汽车在美国市场大概只卖6万多美元,算起来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。”瞿先生对于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如此“天价”甚为不解。 然而,中国消费者似乎见怪不怪。一位进口汽车经销商介绍,进口奔驰350汽车在中国内地的报价为139.8万元,而海外零售价在56万元左右。 还有的汽车差价更为离谱,如陆虎牌在中国内地报价为118万多元,而海外仅合人民币30多万元;宝马X5在中国内地报价为88万多元,而海外仅合人民币30多万元,差价几乎3倍。 同一款式汽车,差价为何如此巨大?许多年来,国外汽车厂商一直含糊其辞,宣称中国进口汽车税额高导致了售价提高。事实果真如此吗? “进口汽车需要缴纳三种税,即关税、消费税和增值税,按照我国的税率,排量超过4.0升的进口车按税额最高一档征收,完税后价格增加一倍左右;但绝大多数进口汽车没有到这个排量,纳税低于这一税率,然而它们在中国的销价却高得离谱。”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坦言,“前几年金融危机,很多洋品牌汽车就是靠在中国内地获取暴利渡过了难关。”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建军说,涉嫌垄断最突出的表现是,销售价格居高不下,厂商利润明显超过全球平均水平。 大体而言,外国汽车厂在中国内地销售高档车的利润高于国际平均30%左右,没有市场垄断,哪来的如此暴利?饶达如是说。 不仅在销售环节,而且售后维修、保养环节,进口汽车也是高度垄断的。“比如零配件供应,也由国外汽车厂商高度控制,只能在4S店销售,价格翻了好几倍。又比如,汽车补漆在普通修车厂只要几百元,到了4S店就要两三千元,其中的暴利不言而喻。”饶达说。 上海市商务委机电处处长臧新兴认为,除了市场需求旺盛导致价格坚挺以外,一个重要原因是,国外厂商不当利用了中国内地某些法规的“保护”。 他介绍,中国加入WTO之后,进口汽车大量涌入,为了规范内地汽车市场,2005年出台了《汽车产业政策》和《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》,进口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普遍实施4S店为基础的单一模式。 “一些国外厂商滥用这一法规条款,通过境外总经销商对包括定价权、零部件供应、售后服务等进行控制,造成进口汽车售价、配件维修价格十分昂贵。”臧新兴说。 沈建军说,在中国内地,从汽车销售到零配件服务,只有单一的4S店渠道,因而从产品定价、零配件分拨、商务政策全是国外厂商说了算,很容易形成纵向垄断。 “国外厂家为了控制市场价格,设置最低限价,经销商一旦突破,就会受到严厉处罚,显然涉嫌价格垄断。”张敏说,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,市场逐步趋于理性,进口汽车涉嫌价格垄断这团“乱麻”也到了不得不理的时候。 鉴于有关进口汽车的政策需要改进,臧新兴等业内人士呼吁,尽快调整现行《汽车产业政策》和《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》,营造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。 专家建议,对进口汽车进行反垄断调查,对于限制竞争的价格操纵行为进行查处,特别是对于暴利行为,必须将其从市场交易中“挤”出去。 |
上一条:NEC研发汽车语音去噪新技术 | 下一条:2014年上半年国产中高端SUV分析 |